ID: 22725756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4第2课时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课件(32页ppt)+学案

日期:2025-05-1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4915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观察,ppt,32页,课件,现象
    第2课时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实验目标] 1.了解电容器的储能特性及其在电路中能量的转换规律。 2.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 类型一 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定性分析 【典例1】 如图为研究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实验电路图,开始电容器不带电。实验开始时,首先将开关S合向1,这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G有短暂的示数,这说明电路中有电流流过,这个过程叫作_____;经过这一过程,电容器的两极板就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其上极板带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电路稳定后灵敏电流计G的示数为零。当把开关S由1合向2时,有_____(选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流过灵敏电流计G的短暂电流,这个过程叫作_____。 [解析] 将开关S合向1,电源与电容器连通,电路中有电流流过,说明电源在给电容器储存电荷,这个过程叫作充电;经过这一过程,电容器的两极板就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其上极板带正电荷;当把开关S由1合向2时,从电势高的正极板到电势低的负极板能形成电流,则有自右向左流过灵敏电流计G的短暂电流,这个过程叫作放电。 [答案] 充电 正 自右向左 放电 类型二 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定量计算 【典例2】 如图甲是用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电路图。其原理是测出电容器在充电电压为U时所带的电荷量Q,从而求出其电容C。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1)按电路图接好实验电路。 (2)接通开关S,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针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的电压表读数U0=6.2 V和微安表读数I0=490 μA。 (3)断开开关S并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 s或10 s读一次微安表的读数i,将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4)根据表格中的12组数据,以t为横坐标,i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图中用“×”表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的图像,可以估算出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0时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0约为_____ C,从而算出该电容器的电容约为_____ F。 [解析] 按照题图中的点,用光滑曲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得到i-t图线,图线和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就是放电电荷量,即原来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每小格相当于2.5×10-4 C,用四舍五入法数得小方格有35个,所以Q0=8.75 ×10-3 C。再由C=,得C≈1.41×10-3 F。 [答案] (4)8.75×10-3 1.41×10-3 类型三 创新实验设计 【典例3】 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为8.0 V,内阻可以忽略。单刀双掷开关S先跟2相接,某时刻开关改接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2,实验中使用了电流传感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开关S改接2后,此过程得到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用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_____。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I-t 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将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放电时间将_____(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2)若实验中测得该电容器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Q=3.44×10-3 C,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μF。 (3)关于电容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q-t图像和UAB-t图像的大致形状,可能正确的有_____(q为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UAB为A、B两板的电势差)。 A        B C        D [解析] (1)开关接1时,对电容器充电,接2时电容器放电,根据q=It可知I-t图像中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0.2 s内电容器放出的电荷量;因为总电荷量不会因为电阻R而变化,则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不变;由于电阻变小,电路中的平均电流变大,所以放电时间将变短。 (2)根据C=且U=E得 C= F=4.3×10-4 F=430 μF。 (3)电源给电容器充电时,刚开始电荷量的变化率较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