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小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20以内数与减法 《买文具》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0以内数与减法中的内容,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小动物买文具的情境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材通过多种方法展示了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如摆一摆、分一分等,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发展,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1. 借助买文具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借助小棒探索并掌握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经历探索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及加减法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 运用所学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看这是哪里呀?(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 生:文具店。 师:同学们能不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看图讲故事呢? 学生自主观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展开想象,讲故事。 探究新知 活动一:寻找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的故事讲得太好了,那从图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袋鼠妈妈有12支铅笔,15本练习本。 生2:小灰兔要买9本练习本,小黄兔要买7支铅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还剩几只铅笔? 生2:还剩几本练习本? 师:同学们太棒了,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如何列式呢? 学生自主观察,独立列式,交流展示。 生1:我们知道了袋鼠妈妈一共有12支铅笔,小黄兔买走了7支铅笔,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7。 生2:袋鼠妈妈一共有15本练习本,小灰兔要买9本,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5-9。 师:非常棒。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减法计算。 活动二:利用小棒,探究算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袋鼠妈妈算一算还剩几支铅笔吧。请大家拿出小棒,试着摆一摆,看看怎么算出12-7的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小棒。 任务要求: ①利用小棒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尝试不同的方法; ②同桌交流,验证结果,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③全班交流,分享不同的算法。 交流分享: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生1:我是用小棒代替铅笔,一根一根地减,先拿走了7根,还剩下5根,所以12-7=5。 师:这种方法叫做数数法。 生2:我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师:这种方法叫做“破十法”。先把大数分出10,用10减小数,再把剩下的合起来。 生3:我把7分成2和5,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师:这种方法叫做“平十法”。这里分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大数的个位,个位是几,就要先分出几,得到10,再减剩下的。 生4:我想到了7+5=12,所以12-7=5。 师:我们也可以想加法算减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活动三:自主计算,总结算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几本练习本? 出示活动要求。 ①利用小棒,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 ②同桌交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完整的讲述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用小棒代替练习本,一根一根地减,拿走了9根,还剩下6根,所以15-9=6。 生2:我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所以15-9=6。 生3:我把9分成了5和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