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1 02 03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做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影响到国家的兴亡,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战事不断,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杜甫(712年-770年)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繁盛 破败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安”: 安禄山 史思明 “史”: 结合材料,概括安史之乱的原因 读课本P20【相关史事】,说说唐玄宗开元末年重用了哪些人? 宠幸 杨贵妃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魅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长恨歌》 重用外戚 杨国忠 口蜜腹剑 李林甫 宦官 高力士 1.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根本原因 结合材料,概括安史之乱的原因 材料二:朱门酒肉臭( xiù),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材料三: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2.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材料四:开元以来,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材料五:天宝元年(742年),边镇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 3.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政权。 756年,唐玄宗与陈玄礼率一部份禁军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 (马嵬坡wéi之变) 《玄宗幸蜀图》 玄 肃 安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二: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材料一: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地方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 致命打击 地方 唐朝后期政治 藩镇割据 兼并战争 中央 宦官专权 统治腐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