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3213

1.5第2课时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共27页)

日期:2025-05-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5708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5 第2课时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与设计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让带有纸带的重物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2.选取纸带上的某点作为高度的起点,量出纸带上其 他点相对该点的距离作为高度。 3.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算出重物经过这些点的重力 势能。再计算重物经过这些点的瞬时速度,算出动能。 4.最后,通过比较重物经过这些点的机械能,得出实 验结论。 铁架台(带有铁夹)、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重物、天平、砝码、刻度尺。 三、实验器材 1.安装装置:按图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源。 四、实验步骤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 方。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按上述要求再重复做3~5次。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 (1)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 的。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纸带上第1个点对应 的动能就不等于零。原理式mgh= mv2就不成立了。 (2)用mgΔh= mvB 2- mvA2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4.测距离:用毫米刻度尺测出O点到1、2、3…各计数点的距离,求出重物对应于各点下落的高度h1、h2、h3…,并将各点对应的高度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1.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记下第1个点的位置O,在纸带上从离O点适当距离开始选取几个计数点1、2、3…并测量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1、h2、h3…,再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vn= ,计算出1、2、3、4、…、n,各点的瞬时速度v1、v2、v3、v4、…、vn。 五、数据处理 2实验验证 方法一:利用起始点O和n个计数点,分别计算出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和动能。设起始点O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各计数点处的重力势能为-mghn,对应的动能为mvn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n= mvn2,则机械能守恒。 方法二:任意选取两点A、B,测出hAB,计算出mghAB,再计算出vA、vB、 mvB2- mvA2的值,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AB= mvB2- mvA2,则机械能守恒。 方法三:图像法 从纸带上多选取几个计数点,测量出O点(起始点)到其余各计数点的距离(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计算出各点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 -h图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k 1.在进行长度测量时,测量及读数不准造成偶然误差。 2.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重物下落要克服阻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下落高度越大,机械能损失越多,所以实验数据出现了各计数点对应的机械能依次略有减小的现象。 3.交流电的周期不稳定,造成打点时间间隔变化而产生系统误差。 六、误差分析 1.应尽可能控制实验,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就要求尽量减小各种阻力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有: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限位孔的中线严格竖直,以减小摩擦阻力。 (2)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使空气阻力减小。 七、注意事项 2.实验中,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