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素养综合练 一、选择题 [2023·河北卷]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图1点P所示。任意点O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图1所示。图2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 ) A.少子化、红利化 B.多子化、年轻化 C.少子化、老龄化 D.红利化、年轻化 2.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图2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辽宁卷]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据此完成3~4题。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 省内 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 市内 跨县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 3.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 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4.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 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 ②鼓励返乡创业 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 ④放宽落户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广东卷]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6.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2023·海南卷]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8.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2023·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9~11题。 9.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11.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