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4084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556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蜀相,PPT,34张,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在这个地方,有这样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陈述了谁的事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Yáo卦的符号 2025-4-7 临河三中陈静 1 3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和诸葛亮,了解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 赏析设问、反衬等手法,把 握诗歌的景与情;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爱国情 怀。 感情基调———感伤 叹惋 “寻”字组词,并说出词的含义 寻 寻找———为了要见到或得到而采取行动 目 的 寻访———访求寻找(认识的人) 性 寻觅———搜寻,查找 何人寻找 寻找何人 所寻结果 为何而寻 寻 子美 少陵野老 1.杜甫(712--770),字 ,自号 世称 2.其诗显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被称 诗史 诗圣 杜拾遗 , 杜工部 。 为 ,其人被冠以 的美称。 沉郁:情感深沉蕴藉; 顿挫:语言刚劲、音调 铿锵、章法多变。 语不惊人死 现实主 3.评价杜诗的名 句 ” 4.中国诗歌史上三著吏名的 三别 诗人 5.代表诗歌“ ”沉郁、顿“挫 ”。 《杜工部集》 6.诗作风格多样,以 为主, 2025-4-7 临河三中陈静 贴近人民 《兵车行》 长安十年 安史五年 44-48岁 35岁之前 读书游历《望岳》 人民疾苦《春望》 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49-59岁 《秋兴八首》 《登高》 “武侯”是诸葛亮的谥号,主要体现其军 事方面的功绩,“蜀相”体现诸葛亮在蜀 汉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和丞相这一重要政治 身份,寄托着杜甫的政治理想。 (1)交代写作对象:蜀 相, 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为何题 为《 蜀相》 而非《 武侯祠》 ? (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 诗中借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 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主旨) 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蜀, 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 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 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 子刘禅,多次兴师北伐中原,因身 心交瘁,积劳成疾,死于军中,实 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铿锵誓言,也赢得了后世的景仰。 诸葛亮 ———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南阳 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多次 帮助刘备开 辅佐刘禅 创基业 匡济艰危 写刘备,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抱负 颈联侧面烘托。精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 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 “隆中对策” 用典 仰慕之情 羡慕之情 忠诚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 以死。”《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蜀相 起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承 写武侯祠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转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概括诸葛亮的功业 合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长使英雄泪满襟。 2025-4-7 临河三中陈静 14 首联设问,写前往武侯祠途中之景。 祠堂何处 ?锦 官城外柏森 丞相———扣题,亲切 寻———专程来访,敬仰缅怀诸葛 柏森森作用———(析意象)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 1、营造庄严肃穆氛围,写出武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 祠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朝开济老臣心。 2、衬托诸葛亮形象,表达诗人的 崇敬之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15 颔联对仗炼字,写武侯祠中所见 锦所闻(祠中之景)。 1.述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