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二轮复习】 高考古诗鉴赏之教 考衔接题型专题训练 你读过最有意境的一句诗词是? 最明丽的春光图,是碧翠、莹白、绯红,一字一色彩: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最梦幻的禅意,是山中无雨,山色浸湿了衣衫: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最浪漫的感受,是起风了,你不知,衣袖知: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贺铸《南歌子》 你读过最有意境的一句诗词是? 最细腻的时间觉察,是瞥见“花影前移”: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施耐庵《水浒传》 最青涩的悸动,是眼神未触,心底已泛起涟漪: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最旖旎的梦境,是自在放舟,荡于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壹 考情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上一般体现在题干或选项关联教 材,尤其是进行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设计问题,可从诗 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提升考生诗歌鉴赏能力 考情分析: 对诗歌的考查往往涉及多个考点,如分析思想感情时,需要学生从 审题、答题两方面入手,审题要弄清是分析还是概括、是整体还是局部; 答题要微观与宏观结合,在鉴赏表达技巧时,要明确技巧范围,掌握答 题思维步骤,把握答案特点。总体而言,高考古诗鉴赏在二轮复习阶段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强调教考衔接,通过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 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复 习 建 议 1、知识巩固与深化 ① 强化基础积累:回顾诗歌常见意象、典故及其内涵,要求学生熟练 掌握。例如,看到“大雁”就联想到游子思乡、书信传递;提到“采薇” 便知其有隐居不仕之意。梳理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官职、称谓、节 日、风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和内容。 ②深化技巧理解:系统复习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不仅要记住概念,更 要深入理解每种技巧在不同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效果。通过典型例题分析, 如分析李白《蜀道难》中夸张、想象手法的运用及其对表现蜀道艰险的作 用,学会准确判断并阐述表达技巧。 复 习 建 议 2、题型专项突破 ①选择题突破:总结选择题常见的设错类型,如内容理解偏差、情感分析错 误、技巧判断失误等。进行针对性练习,引导学生仔细研读选项,将选项与 诗歌原文逐一比对,找出错误点。例如,对于选项中对诗句含义的曲解,要 能结合上下文准确辨析。 ②简答题突破:针对不同类型的简答题,如思想感情分析题、表达技巧赏析 题、形象特点概括题等,总结答题模板和思路。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简答题 练习,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做到要点清晰、分析深入。以思想感情分析题为 例,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关键语句等方面入手,分点阐述情感。 复 习 建 议 3、教考衔接强化 ①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的经典诗歌,将教材诗歌与高考真题进行 对比分析,找出相似的考点和命题思路。例如,分析教材中王维《山居秋暝》 与高考中同类山水田园诗在描写手法、情感表达上的异同,让学生明白教材 是高考的重要依据。 ②拓展关联: 除教材外,拓展阅读与高考诗歌风格、题材相似的古代诗歌,进行关联 训练。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不同题材、风格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 的知识迁移能力。 贰 【2024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 15~ 16 题。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参考译文: 心中的沉重愁苦思绪飘向四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