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看似闲笔逸出,实则暗蕴乾坤 ———文学类选材谋篇题型突破策略 高考文学类阅读微专题 一、立足文本,把握方向 高考文学类考题特点 1.选材上———淡化文体意识,鉴赏文学之美 2.题材上———饱含生命思考,贴近自然生活 3.命题上———延续随文设题,鼓励开放思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选材谋篇构思之———闲笔 课标要求 二、看似闲笔,实为匠心 所谓“闲笔”,又叫“闲篇”,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闲笔”这一说法,出自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之口,是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看似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实际上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概念认知 《荷塘月色》朱自清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链接教材 这段闲笔的作用: ①增添了江南采莲旧俗的描写。引用梁元帝《采莲赋》,运用想象、细节描写等手法,生动呈现出热闹、浪漫的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使文章在描写荷塘月色的静谧中宕开一笔,张弛有度,增加了行文的变化。 ③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苦闷形成对比,深化了主题。 ④ 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让读者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年份 卷别 文体 篇名及作者 题目 2024年 新课标I卷 散文 《放牛记》 徐则臣 7. 关于文中锯木厂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这个段落看似闲笔,实则以先抑后扬的手法来突出下文“我”的“兴奋又纠结”。 2023年 全国甲卷 随笔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 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9.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22年 新高考II卷 散文 《到橘子林去》李广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9.“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20年 新高考I卷 散文 《建水记(之四)》 于坚 8.本文在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高考真题 经典例题 年份 卷别 文体 篇名及作者 题目 2022年 惠一模 散文 《信———井冈山往事》 江子 8.文本副标题是“井冈山往事”,本文却多记述了其它地方的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22年 省一模 小说 《麻雀》 周立波 9.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说却花费大量笔墨写麻雀和狱卒,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25年 省一模 散文 《我的自然生活》 北村 9.本文的标题为“我的自然生活”,但文中却花了不少笔墨写自己曾经在城市的生活,这样处理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命题有径,答题有方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研究导学案中的“闲笔”效果经典题型,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