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5942

7.1 《风景谈》 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88398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茅盾名言 青年!你们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你们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现在,用我们现在的理想,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风景谈 作者 茅盾 了解作者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基本概况:(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革命文艺奠基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文学思想: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将“最典型的人物事态”放置到“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去展现。 代表作品:小说:《子夜》《蚀》《虹》《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戏剧:《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文论:《鼓吹集》《夜读偶记》《文艺论文集》《论雅俗共赏》 创作特色: 小说善于选取大题材,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散文善于使用以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 人物影响: 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风景谈》一文写于1940年12月,此时的茅盾已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的白色恐怖之中,这里没有创作的言论自由,要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更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什么驱动作者不畏险恶环境,另辟蹊径,采用含蓄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根据地军民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这就是茅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后,对延安军民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使然。 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劫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写作背景 梳理字词 诵读课文,明确字音。 癞( lài )头 颀( qí )长 掮( qián )客 黑魆魆( xū ) 干坼( chè ) 锄锹( qiāo ) 浅濑( lài ) 札( zhá )记 偎( wēi )依 瞥( piē )见 半爿( pán ) 贻( yí )笑大方 请输入您的标题 全篇共写了几幅画面?快速阅读,分别为这些画面命名。 理清思路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北国晨号 桃林小憩 石洞雨景 请输入您的标题 理清思路 六幅画面,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试归纳,并概括段意。 沙漠驼铃 由一部抗战电影片自然联想到的自然风景 地点: 猩猩峡外的沙漠中 景观: 多么庄严、多么妩媚! 内涵: 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 作者评价: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第一部分赏析:沙漠驼铃 1.这部分中关于沙漠描写的句子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