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625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哈姆莱特(节选)课件(共36张PPT)+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813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作业,评价,课时,PPT,36张
    (课件网) 6 哈姆莱特(节选) 1.概括主要情节,了解主要的戏剧冲突,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探讨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3.结合相关情节,品味戏剧语言,提升鉴赏戏剧的能力。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现存剧本37部、十四行诗154首、长诗2首。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二、探究背景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正处在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转折期。伊丽莎白统治的繁荣时期,资产阶级支持王权,而王权则利用资产阶级,两方面不仅不对立,还结成了暂时的同盟。由于政局比较稳定,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种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虽然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却仍然是以残酷地剥削农民为基础的。詹姆斯一世继位以后,专制集权被进一步加强,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了残酷镇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莎士比亚的创作正是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艺术的反映。《哈姆莱特》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来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莱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三、结构脉络 四、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戏剧的种类 按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你搜集的内容 : . yū wǎn wěn wǎng chī lìn qián chú tà niè chàn zǔ lián lù dàng 懦 孺 儒 陨 损 殒 mǒ mā mò chuāng chuàng 辨析 “消失”侧重于表示某种事物最终失去,不复存在,但是还有出现的可能。 “消逝”侧重于最终成为过去或不见了(也就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书面色彩较强。 填空 ①火车开走了,隆隆的声音渐渐 ,小车站又被沉寂统治了。 ②在这样的地方,我的视觉本能几乎 了。 消逝 消失 三、词语辨析 1.消失·消逝 “神思恍惚”侧重于精神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神魂颠倒”侧 四、成语积累与辨析 重于因动情或入迷而失去常态。 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1.戏剧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哈姆莱特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安排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一)细读相关片段,探讨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作者又通过哈姆莱特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答案:一方面是他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 2.《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对他的心上人奥菲利娅说:“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结合戏剧内容,概括一下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 (二)结合相关情节,品味戏剧语言,提升鉴赏戏剧的能力。 答案:(1)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