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评价作业(十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已经 。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令人 ,而成名的人生也从此柳暗花明;此后,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引人入胜,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 ,结构完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解析:第一空,此处语境说的是经过对情节的概括和梳理,全文的情节特征能看清楚,应该用“一目了然”。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第二空,此处语境说的是情节发展超出常理,应该用“匪夷所思”。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第三空,此处是形容文章内容有感染力,应用“扣人心弦”。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第四空,此处是语段的总结句,根据语境和《促织》一文的文章结构应填“前呼后应”。前呼后应: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答案:(示例)一目了然 匪夷所思 扣人心弦 前呼后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以“大团圆结局”为主语还没有阐述完,后面的陈述对象就换成了“人们”;二是语序不当,长舒一口气后,应是先淡然一笑再掩卷三思,即“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答案: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晴朗的夏日 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星期,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星期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吗 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汽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八点半时,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