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73660

《中国名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过节和观灯》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57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国名俗文化,人教,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名俗文化》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过节和观灯》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尚未全线贯通,因此今年奥运期间北京人喝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南水”,而是由河北的4座水库供应给北京的3亿多立方米“应急水”。 B.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近几年来,井冈山商人开始意识到红色品牌的价值,纷纷抢注“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五指峰”以及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一个独特的现象。 C.200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打破以往假唱的潜规则,上台的歌手均现场真唱。从音响效果上看,这种本色演出虽然不如事先录制好的假唱那样十全十美,但更让大家看得过瘾、看得舒坦。 D.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答案:C 解析:A结构混乱,应将“南水北调工程”置于“由于”之后;B.不合逻辑。D. “的原因”和“由于”重复,应删掉一处;句式杂糅。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柯云路)是1968年12月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的。到村里不久,就赶上了农历新年,也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了,由于大年三十睡得太晚,我是在初一半前晌才走到街上的。 , 。 。 , 。从这儿就能看出谁家的日子过得好,谁家的女人能干。 ①去家里磕头拜年被当做旧风俗早已禁止, 人们就在街口互道过年好 ②每个人都一身新袄新裤,包括脚上的新鞋。 ③问候的同时也用目光彼此打量,看谁家的新衣最合体,谁家的花袄最漂亮 ④猛然眼前一亮,但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立在街口 ⑤这使还是平日劳动打扮的知青们很是乍眼 A.④①②⑤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②③⑤④① D. ④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应该按观察顺序和逻辑顺序来排列。承前文“初一半前晌才走到街上”先写“眼前一亮”,看见“老老少少”“喜气洋洋地立在门口”, ④ 并且“每个人都一身新袄新裤”“新鞋”; ② “这”“使还是平日劳动打扮的知青们很是乍眼”; ⑤ 接着交代当时拜年的风俗已禁止,“人们就只好在街口互道过年好”, ① 而“问候”则紧接前句“互道过年好”,而“彼此打量,看谁家的新衣最合体,谁家的花袄最漂亮” ③ 启原文最后一句最合适。这样一分析,最恰当的顺序是④②⑤①③,故选B。 3.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答案:B 解析: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所以,答案是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乌鸦能够会用工具的趣事已广为流传,在使用工具上乌鸦不亚于猩猩。 B.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建国大业》,以超强的演员阵容引起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C.由于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成倍下降,家长束手无策。 D.每逢佳节临近,出门在外的人无论离家多远也总想回家过节。 答案:D 解析:A.“能够”多余,B.“引起了”与“ 目光”不搭配。C.下降不能用倍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春节前就做好了防寒工作,因此那里的香蕉都能硕果仅存,蕉农也能安心过节。 B.司马迁是一位勇猛的斗士,他敢于标新立异,走自己的路,因而《史记》处处闪烁着他那创造性的火花。 C.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D.考前每个考生都要做好充分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