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6649

考点专练(一)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教师版+学生版)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2001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考点,八年级,2024,北师大,学生,发展
    考点专练(一)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考试时间:15分钟 满分:30分) 考点过关自测:生命的起源□ 生物的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D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原始生命的结构简单,只能利用原始海洋中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原始生命是异养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所以,原始生命又是厌氧的。 2.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 A ) A.生物由水生到陆生进化 B.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 C.生物由单细胞到多细胞进化 D.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生物是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 3.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的结构比乙复杂 B.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C.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 D.甲的化石在地层中埋藏较浅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甲的结构比乙简单,甲的化石在地层中埋藏较深。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 4.如图为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人类元祖———露西的化石,其特点是骨盆宽阔,下肢比上肢粗壮,据此特点判断露西一定已能( A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用火 D.语言交流 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支持的生命起源观点是( B ) A.自然发生论 B.生生论 C.宇宙生命论 D.化学进化论 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①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②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③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④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生命起源是从无机物到原始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非生命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组成生命体。由于生存环境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转向地面生活,前肢演化出劳动的手,后肢行走,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是人类的起源过程。 7.(广西百色二模)古代长颈鹿大小似山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而长颈鹿最终成为当今生物界最高的动物,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其主要原因是( D ) A.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 B.颈长者较凶悍,攻击力强 C.颈长者的繁殖力较强 D.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 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可以遗传,四肢和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导致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可能性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颈鹿。 8.(云南二模)蝗灾肆虐东非多国,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分析错误的是( C ) A.是一种保护色 B.是有利变异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是为了躲避敌害的捕杀形成的一种保护色,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9.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不能推测的是( D ) A.生物进化的趋势 B.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