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梳理(第8单元 第24章) 重难点1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 【典例】(河南中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不可再生,人口增多使人们面临很多问题,如粮食问题、淡水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其中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休渔”制度、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3.破坏生态环境的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滥捕乱杀、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等。 1.(湖南衡阳期末)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占用耕地进行住宅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B.大量破坏植被,造成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C.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D.大量种植优质的杂交水稻,以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2.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青海省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__ __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如图大气中的碳通过__ __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__ __中完成。 (3)如图②表示碳通过植物__ __作用返还大气中。该生理作用主要在植物细胞的__ __中完成。 (4)图中微生物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__ __、__ __和__ __,又被绿色植物利用。 (5)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__ __。 重难点2 农村和城市环境、家居环境与健康 【典例】(云南中考)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至今已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达成该目标的是( A.提倡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 B.增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 C.频繁使用一次性餐具 D.植树造林以增加人工林面积 1.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匮乏、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等。 3.影响家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厨房污染、建筑物和装饰材料污染、观赏性植物和宠物污染等。 1.(广东汕头潮南区期末)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某一池塘中原来有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等。后来,池塘附近建立了一家小型造纸厂,常把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池塘水质恶化,池塘中的各种生物相继死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物学角度看,池塘发生的这种变化说明池塘生态系统的__ __已受到破坏,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这种污染属于__ __污染。 (2)如果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应治理的非生物因素是__ __。 (3)向池塘中引入生物因素时,首先应引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应该是__ __,原因是通过它的活动才能恢复__ __。 (4)这一事实告诉我们:__ __。 酸雨 酸雨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一个方面。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进一步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