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8693

课题3 元素 2课时 2024-2025学年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4-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64042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题,元素,2课时,2024-2025,学年,2024
    (课件网) 3.3元素(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钙片(标明含有钙元素)、加碘食盐(含碘元素)、铁强化酱油(含铁元素)等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物质中提到的钙、碘、铁等指的是什么呢?它们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原子有什么关系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关于 “元素” 的学习。 (二)元素的概念(20 分钟) 复习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构成,强调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例如,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1,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不同的原子种类。 概念讲解 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以氢元素为例,氢元素就是所有质子数为 1 的氢原子(包括普通氢原子、氘原子、氚原子等)的总称;氧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 8 的氧原子的总称。 强调 “一类原子” 的含义,只要质子数相同,不管中子数、电子数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种元素。例如,碳 - 12 原子、碳 - 13 原子,虽然中子数不同,但质子数都是 6,都属于碳元素。 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从概念、适用范围、描述对象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元素和原子的关系。 (三)元素符号(20 分钟) 元素符号的引入 讲解: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统一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和对应的元素符号,如氢(Hydrogen)- H、氧(Oxygen)- O、碳(Carbon)- C 等,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由来。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强调书写元素符号的规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 H、O、N 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 He、Li、Na 等。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如镁(Mg)、铝(Al)、硅(Si)、磷(P)、硫(S)等,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书写。 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以 O 为例,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该物质,如 Fe 既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表示铁这种物质。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说出一些元素符号的意义,如 C、N、Cu、Ne 等,加深对元素符号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0 分钟) 请几位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和意义等。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课后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记忆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下节课进行听写检查。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常见物质的图片、元素概念的讲解动画、元素符号的书写示例等。 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通过实例和对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要多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在小组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