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9498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21888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清朝,边疆,治理,课件,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七年级 下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等史实,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了解清政府对边疆进行治理的相关史实,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01 02 了解清朝疆域的四至;通过识读“金巴奔瓶”“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等图片,了解清朝安定边疆的措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3 理解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弘扬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过去是故土 现在是异国———外蒙古 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分裂为三部分: 漠南蒙古(今天的内蒙古)、漠西蒙古(今天的新疆准格尔一带)和漠北蒙古(以前的外蒙古、今天的蒙古国)。 康熙时期,北方草原并不太平。噶尔丹的军队四处扩张,漠北蒙古受到严重威胁,在领袖哲布尊丹巴的带领下,向清政府寻求庇护,得到康熙皇帝妥善安置,并在多伦诺尔接待哲布尊丹巴一行,确立了对他们的管理方式 。 为什么这一时期很多民族都愿意归附清政府的统治 清政府又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壹 郑成功收复台湾 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背景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之土地”? 设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 隋炀帝三次 派人到达流求 三国 隋朝 元朝 郑成功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2.过程 事件名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时间: (2)路线: (3)据点: 赤崁(kàn)城、台湾城 金门→台湾海峡→台湾岛南部 1661年-1662年 (4)结果: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被占据38年) (5)意义: 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复台》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荷夷指的是谁?该诗句描写的是哪一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如何评价郑成功? 荷夷:指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也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经 (郑成功之子) “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 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第十四卷 分裂中国,将台湾独立出去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 清王朝在稳定对大陆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 你是否认同郑经的说法?他的这段话蕴含着怎样的政治意图? 东宁(台湾)偏隅,远在海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 ———郑经《复靖南王耿继茂招降书》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纳入版图 ①1683年,郑氏战败,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