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常谈》中写到诗的源头是( )(3分) A.散文 B.歌谣 C.诗经 D.乐府 2.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但“乐”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 C.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 D.《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3.[2024·河东期中]根据《经典常谈》内容,请你完成下表。(3分) 经典 谈经典 ①《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4.[2023·杭州联考]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文,小周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面表格中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3分) 朗读诗文 《经典常谈》篇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3) A.《尚书》第三 B.《诗经》第四 C.《战国策》第八 D.辞赋第十一 5.名著阅读。(6分) (1)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4分)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 ② 6.[2024·罗庄一模]研学归来,小明觉得自己不仅要行万里路,更要品读经典书目,请和他一起完成相关小题。(8分)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正是职业的态度。 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 (1)以上文字选自《经典常谈》,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策士游说的场面应运而生,其中,“合纵”派的代表是 ,“连横”派的代表是 。(2分) (2)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3)“选择性阅读”是初中生必备的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例如读《经典常谈》,就可以选择这种阅读方式。小明对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