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1531

《平均数》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日期:2025-04-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4717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平均数,课件,26张,ppt,2024-2025,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节约是一种美德,为了使我们小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我们学校创办了“捡回一个希望”环保节约活动。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用一个数来代表这个环保小队收集的空水瓶数,用多少表示合适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平均数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你能想办法让每个人收集的空水瓶一样多吗? (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自主交流: 1、先自己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按照1-2-3-4的顺序说一说你的方法。(交流时学习单放在桌子中间,其他3人认真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补充。) 3、小组汇报。 小兰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亮 小明 (2)汇报交流 可以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小兰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亮 小明 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让每个同学们瓶子数量相同,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小结: 总数不变,份数不变,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了。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14+12+11+15) 4 ÷ (14+12+11+15)÷4 =52÷4 =13(个) 13 = 总数量 总份数 平均数 ÷ = “先总后分”求平均数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空水瓶。 (3)对比异同,引入概念 请同学们仔细对比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总后分,都是把一组数据中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同样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14,12,11,1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移多补少”法 “先总后分”法 (14+12+11+15)÷4 =52÷4 =13(个) 平均数的意义 “13”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实际数量,而是代表这4个同学收集瓶子数量的一种整体水平。可能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 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思考:1.平均数13是四人收集空水瓶的最高水平吗? 2.平均数在这一组数据中是真实存在的吗? 一般情况下,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14个 12个 11个 15个 13个 13个 13个 13个 (1)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个孩子分得4块糖。 这里的4块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块数。 (2)3个小孩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糖。 这里的4块就是平均数,它并不代表每个孩子一定有4块糖。 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姓 名 踢毽个数 杨 羽 18 曾诗涵 20 李 玲 19 张 倩 19 男生队 女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王小飞 19 刘 东 15 李 雷 16 谢明明 20 哪个队的成绩更好? (三)拓展深化,丰富概念 男生:19+15+16+20=70(个) 女生:18+20+19+19=76(个) 76>70,女生队成绩好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姓 名 踢毽个数 杨 羽 18 曾诗涵 20 李 玲 19 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