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常见的动物》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教材简析】 《常见的动物》是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从身边常见动物入手,让学生在观察、绘画、交流中了解动物的特征与运动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生物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在生活中已接触过不少动物,有一定的直观认识。然而,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对动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中需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能描述其部分明显特征。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鸟会飞,青蛙会跳等。 2.科学思维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动物的特征和行为。能够对观察到的动物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和概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常见动物的过程,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图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信息记录和表达能力。 4.责任态度 培养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不随意伤害动物。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如蚂蚁、兔子、蟾蜍等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行为,如蚂蚁的搬运行为、兔子的跳跃行为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对动物概念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笔、一张A4纸、彩笔。 教师: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小铲子(用于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捕虫网(在安全指导下使用)、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标本(如蝴蝶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5】 情境创设:展示蝴蝶翩翩起舞、蜜蜂正在勤劳地采着花蜜、小狗在田地里快乐地奔跑蚯蚓默默地在泥土里疏松土壤、池塘里还有自由自在地在游玩着的天鹅和小鱼等画面。 提问:“同学们,蝶翩翩起舞、蜜蜂正在勤劳地采着花蜜、小狗在田地里快乐地奔跑蚯蚓默默地在泥土里疏松土壤、池塘里还有自由自在地在游玩着的天鹅和小鱼……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动物吧!”引出主题(板书课题:身边的动物) 认真观看图片 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探究与发现 【PPT:6-8】 1.画动物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呢?” 教师说:“今天,准备一张A4纸,在纸上画出你认识的小动物吧。” 播放“如何画一种小动物”的视频。并提醒学生画画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强调可以凭记忆或想象进行绘画。 绘画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引导学生介绍是要从动物的大小、身体结构、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 学生介绍绘画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对于不准确的回答,耐心引导学生进行修正。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 【PPT:9-19】 2.认识更多的动物 师说:“同学们,你观察过身边常见的动物吗?” 发放任务:请各小组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它的特征。 以兔子为例,进行讲解如何观察动物的特征,兔子爱吃萝卜、白菜,长长的耳朵,毛茸茸的,短尾巴等。 开始进行分组合作观察,提醒观察的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