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白天与黑夜》教案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与要求】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①观察并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初步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教材简析】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太阳和月亮”单元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对白天与黑夜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昼夜交替的基本知识,感受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白天和黑夜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昼夜交替的科学原理缺乏系统地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有趣的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在观察和表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准确性,需要教师引导其进行有序观察和准确表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白天和黑夜是地球常见的自然现象,了解昼夜交替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昼夜交替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2.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日出日落、动植物在昼夜的不同表现等探究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培养探究习惯和合作意识。 4.责任态度 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白天和黑夜的主要特征,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探究昼夜交替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纸)。 教师:教学课件、小道具,如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交替实验)、观察记录单,前置任务单(任务1: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把你观察到的景象拍下来或画下来.任务2: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2】 1.出示一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提问:“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结束主题:没错,白天和黑夜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白天与黑夜。”(板书课题:白天与黑夜) 预设:太阳出来了人们就开始工作,太阳下山了人们就休息了…… 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探究与发现 【PPT:3-13】 活动1:认识白天和黑夜 1.提出问题:“同学们,日出和日落时有哪些景象呢?课前让大家观察并记录了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你完成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观察到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象!” 2.鼓励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作品。介绍的时候可以仿照:这是我在 (地点)观察的 (日出/日落),我发现 (景象) 。 3.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4.依次展示日出日落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动物、人的变化,进一步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的景象,思考日出日落与昼夜变化有什么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PPT:14-22】 活动2:昼夜对生物的影响 1.提问:“同学们,热闹的白天与安静的黑夜交替出现,这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 2.展示一些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的图片和观看视频,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表现。如含羞草白天张开夜晚合拢、麻雀白天活动蝙蝠夜晚活动。 3.提问:“通过前面的观看,想一想,白天和黑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进一步提问:“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影响各种生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