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1701

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30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认识,分数,一分,教学设计,格式,北师大
  • cover
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描述: 1.理解平均分与一半的关系,能用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能正确读写简单分数,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通过折纸、涂色等操作,初步建立分数与图形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从实物分到符号表示的抽象过程,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发展几何直观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分数概念的起始课,教材通过分苹果、涂图形、折纸等活动,从平均分引出一半的实际意义,再抽象为符号 ,逐步渗透分数的概念。教学内容包含四个层次: 情境引入:从分苹果理解"平均分"与"一半"。 符号抽象:用表示一半,认识分数写法与读法。 图形表征:通过涂色、折纸操作验证分数意义。 概念拓展:举一反三创造其他分数,理解分数各部分含义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本课以分苹果、涂图形、折纸等活动为载体,从生活经验出发,系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首先,通过分苹果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从“平均分”的本质中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在具体分物情境中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形成对分数大小的直观判断,发展数感。其次,借助涂色、折纸等多元表征方式,将抽象的分数概念具象化为图形分割的过程。例如在涂出图形时,学生需要观察图形结构,分析对称性并验证平均分的合理性;在折纸创造时,则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分母与分子在空间分割中的含义,从而建立几何直观能力,深化分数与空间形式的关联。此外,课程注重从数学回归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分数”探究活动(披萨分割、药品剂量分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主动发现并解决“如何公平分配时间”“如何表达不完整数量”等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实践迁移的素养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 2.掌握的读写与意义,并能用其表示图形或物体的部分。 (二)教学难点: 1.从数量到关系的思维转换(半个苹果与的关系)。 2.理解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1.联系生活经验,感知平均"。 2.理解"一半"的实际意义。 一、情境导入———分苹果,初探一半 活动1:故事激趣 出示情境图:两位同学分苹果,提出问题:如何公平分配? 学生操作:用圆形纸片代替苹果,动手分成两份。 活动2:概念聚焦 讨论:怎样的分法才公平? 学生:每人分一样多。 引出平均分概念。 语言描述:每人得到苹果的一半。 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动手分物激活学生经验,为理解平均分做铺垫。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分成相等的两份,能否用"平均分"解释公平性。 1. 能用表示一半。 2.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二、探究新知———从实物到符号的抽象 活动1:符号引入 问题驱动:除了说一半,还能用什么方式记录结果? 展示数学史:古人用算筹、横线表示分数,引出。 活动2:读写练习 板书示范: 的写法,强调分数线水平。 游戏巩固:分数小侦探———找出教室中隐藏的(半块黑板擦、半张纸)。 通过数学史激发兴趣,结合实物强化符号意义,突破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障碍。 检查学生读写是否正确,能否举例说明生活中的 1.通过图形操作验证分数的意义。 2.初步探索其他分数 三、操作验证———涂色与折纸中的分数 活动1:涂色验证 任务单:给不同形状(圆、正方形、长方形)。的涂色。 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大小不同,但都表示一半? 学生:原来的图形大小就不一样大。 活动2:折纸创造 小组合作:用彩纸折出,,展示并解释分法。 关键提问:平均分成几份?取了几份? 通过多元表征(图形、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