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空瓶不空》教案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③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学业要求:能说出空气和水的形态特点。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 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充 满各处的性质等。 教学策略建议:1~2年级课知道学生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或触觉器官观察和感知物体。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教材简析】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第一课“空瓶不空”,根据生活里的真实情境,“喝完的饮料瓶真的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吗?”引发同学思考,利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使学生初步体验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课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五部分:1.问题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瓶里的猜想;2.探究与结论:探究空瓶子里是否有东西;3.反思与评价:证明空气存在于哪里;4.应用与迁移:做一个空气“沙漏”;5.阅读与新知:了解充气城堡工作原理,体会空气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对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空瓶不空”主题,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但动手能力不足,不能够独立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在尝试观察、研究的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带领、示范和关注,做好安全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喝完水之后,水瓶空了。”但水瓶里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利用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并用一系列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堂上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知识点,需要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活动来维持注意力,如小组讨论、趣味小游戏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空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科学思维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空气,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空气的特征。 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能跟着老师的引导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目标 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通过简单的实验收集证据验证,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态度责任目标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 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证据证明空瓶被空气充满。 教学难点:空气看不见,尝试根据生活现象进行简单解释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观察记录表、矿泉水瓶、水槽、水、气球、塑料袋、碎纸、柳叶、头发、密封胶带、安全剪刀等。 学生:密封胶带,安全剪刀,直尺,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与 猜想 【PPT:1-6】 1.情境创设:水是生命之源,你看究究同学咕咚咕咚喝得多么满足,瓶子里的水被喝完了,就空了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手里这个普通的空瓶。乍一看,里面好像什么都没有,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有趣的实验,探寻空瓶里的“秘密”! 3.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水喝完了空瓶子里还有东西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