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 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 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 你的名字 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歌曲《延安颂》(1938年创作,1940年发表于国统区的杂志《新音乐》)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团结一心,共赴国难 ———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敌主战场。 (1937.7) (1938.10) (1945) (1945.8.15)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依靠政府和军队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一、全民族浴血奋战 1937.8-11 中旬 淞沪会战 1937.9-11 初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1938.6-10 武汉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国共合作的典范; 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 “如果进行以消灭南京中央政权为目的的全面对华战争,不过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平型关忽然收到惨重的打击和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 ———续范亭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 “……共歼敌1.8万人,获缴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物资。……台儿庄战役前后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李蓉、叶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 任务一:结合教材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情况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1、军事抵抗和战略 阶段 时间 战役 影响 结果 防御 阶段 1937.8-11 1937.9-11 1938.1-5 1938.6-10 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首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上海沦陷 太原失守 徐州沦陷 武汉、广州失守 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 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正面战场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是战略防御阶段抗日的主战场。 中 国 速 胜 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军事抵抗和战略 中 国 必亡 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抗战爆发后,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国民党内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国民党的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苏联出兵和英美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3个月,国际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内,“亡国论”是没有的,但有少部分干部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的200万正规军上,急于打大仗,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