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3339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58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地理,高中,2019,人教,学年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及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作用。 2. 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3.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念,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难点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三、知识点梳理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圈层划分:以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 17 千米)和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约 2900 千米)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四、探究活动 1. 探究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及应用 小组讨论: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分析如何利用地震波探测地下资源。 代表发言:由于纵波能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地下是否存在液体或气体资源,以及岩石的性质等。例如,如果横波在某一深度突然消失,可能意味着该深度存在液态物质。 2. 探讨地球外部圈层的相互关系 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代表发言:大气圈为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同时生物的光合作用会影响大气圈的成分;水圈为生物提供生存的水环境,生物的新陈代谢等活动也会对水圈的水质等产生影响;岩石圈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营养物质,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也会对岩石圈进行风化等作用。 五、史料分析 1. 分析古代地震记录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关系 展示古代关于地震的记录史料,如“夏帝发七年,泰山震”等。 思考讨论:古代对地震的观察和记录对现代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有哪些启示? 分析:古代的地震记录虽然相对简单,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研究地震的分布规律提供基础。通过对大量古代地震记录的分析,结合现代地震波等探测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六、课堂练习 1. 地震发生时,坐在湖面小船里的人( ) A. 只感到上下颠簸 B. 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C. 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D. 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答案:A 解析:因为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坐在湖面小船里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带来的上下颠簸。 2.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