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4107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815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论语,十二,课件,4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论语》十二章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 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 《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去 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 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作者简介 |孔 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有志于学,自学礼乐 (2)30-50岁,欲仕不能,创办私学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 理六经。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 众暴寒,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田氏 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 屠,因以饥懂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悲……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第五》) 战争频仍 弱肉强食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 失序。至秦孝公,捐 ( 抛 弃 )礼让而贵 ( 重 视 )战争,弃仁 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关。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 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三送相吞灭,并 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 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形迹消灭的样子)道德绝矣。 ———西汉 · 刘向《战国策 · 书录》 礼崩乐坏 天下无道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 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 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 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 记录在《论语》之中。 《论语》写作背景 文学常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共20 篇, 每篇又分若干章;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是孔 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是儒家思想重要典籍。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全称为“四书”。 《论语》体式: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 叙事体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孔子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 代意义。 学 习 目 标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学而》)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