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科 学 精 神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学会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分析事物发展过程。认同量变积 累的必要性,批判“急于求成” “忽视积累”的浮躁心态,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区分事物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避免将量变与质变简单对立或混淆。 公 共 参 与 :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理解社会发展 需要遵循质量互变规律,支持渐进式改革。通过“积小善成大德”的实践,体会个人行为对社会质变 的作用 教 学 重 点 :理解“质” “量”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变” “量变”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量互 变规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坚持辩证思维,在质量互变中 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要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求 又要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 状态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发展的 趋势 知识回顾: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质变 量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必要准备 必然结果 要求 要求 探 究与分享: 《鹤林玉露》记载了 一则故事。张乖崖为 崇阳令。 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 命杖之, 吏曰: “ 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笔判云: “一 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 穿。” >从思维角度谈谈这些成语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从思维角度看,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 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类似成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01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①含义: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②意义: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 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例: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我们之所以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是因为它们各 有自己特殊的质 (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 一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1)质 ( 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根本性质 【特别提醒】 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质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 的 ,是直接同一的。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特定事物的质是不存在的。 事物本质属性的存在决定着事物质的存在, 事物非本质属性不影响事物 质的存在。 在事物诸多属性中,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 本质属性的存在决定着事物 质的存在,本质属性不存在, 一事物也就转化成了他事物。非本质属性不影响事物质 的存在。人们在认识事物时, 一定要分清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只有这样,才能认 清事物的性质,把握事物的变化。 (1)质 ( 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 ②量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 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不能认为“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③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 抽 象 中 。 载体 认识事物的量,是对该事物的认识深化和精确化。 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