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冷战开始的标志( ) A. 丘吉尔“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马歇尔计划实施 D. 北约成立 2.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的主要目的( ) A. 援助西欧复兴 B. 遏制苏联扩张 C. 扭转美国形象 D. 建立北约基础 3. 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事件( ) A. 北约建立 B. 华约成立 C. 德国分裂 D. 杜鲁门主义出台 4. 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导致双方民众心理冲击的事件反映了 ( ) A. 美苏放弃争霸战略 B. 美苏科技实力差距 C. 冷战的文化与心理对抗 D. 苏联取得战略优势 5.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因素( ) A. 战后民主改革 B. 科技人才培养 C. 美国扶持 D. 自身资源丰富 6. 欧洲联盟成立的主要目的( ) A. 维护欧洲安全 B. 促进经济联合 C. 重建欧洲霸权 D. 对抗苏联威胁 7.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 ( ) A. 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B. 欧洲殖民统治结束 C. 社会主义阵营扩大 D. 两极格局形成 8.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A. 西方和平演变 B.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C. 斯大林模式弊端 D. 民族矛盾激化 9. 二战后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 ) A. 维护亚太和平 B. 遏制中国崛起 C. 推动区域合作 D. 扩大经济援助 10. 二战后西欧国家维持70多年和平的主要原因( ) A. 民族矛盾消除 B. 政治联合加强 C. 法德实现和解 D. 经济一体化发展 11. “柏林墙”的建立象征着 ( ) A. 冷战开始 B. 两极格局形成 C. 德国分裂 D. 多极化趋势加强 12.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阵营扩大 B. 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发展中国家团结 D. 军备竞赛加剧 13.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 A. 工业化 B. 全球化 C. 信息化 D. 单一化 14. 东欧剧变的本质( ) A.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社会制度改变 C. 高度集权体制崩溃 D. 政治版图变化 15. 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 ) A. 普及义务教育 B. 提出“科教立国” C. 改革中小学课程 D. 以上都是 16.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着 ( ) A. 苏联解体 B. 冷战结束 C. 东欧剧变 D. 华约解散 17. 二战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动力( ) A. 传统制造业 B. 石油产业 C. 信息产业 D. 军事工业 18.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主要影响( ) A. 欧盟国际影响力增强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 C. 欧盟力量削弱 D.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19.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 A. 埃及独立 B. 印度独立 C. 纳米比亚独立 D. 古巴革命 20.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 A. 维持长期和平 B.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C. 造成局势紧张动荡 D. 消除核战争威胁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国家,并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10分)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呼声日益高涨。戴高乐提出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认为单靠法国力量无法实现复兴,必须联合欧洲各国。” 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的初衷。结合史实说明欧洲联合的进程。(10分) 材料三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中国、俄罗斯等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三中“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因素。(10分) 三、综合题(共30分) 1. 简述二战后美苏冷战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5分) 2. 比较二战后日本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5分) 参考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