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段数学人教版教材主题图与绘本融合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情境认知理论,系统探讨小学低段数学人教版教材主题图与绘本融合的实践路径及其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学实验发现,二者融合教学能有效提升低段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知识掌握率(如《排列》课例理解准确率提升15%)。研究提出“选择匹配—教学设计—评价反馈”的三维融合框架,验证了融合教学在具象化抽象概念、构建系统性知识网络及培养逻辑思维等方面的优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绘本与主题图的匹配策略及习题融合设计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材主题图;数学绘本;教学融合;教学实践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绘本与主题图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认知脚手架",通过情境化的任务(如模拟购物、图形拼图)促进知识的内化。 2.多元智能理论:绘本的图文并茂可以弥补主题图单一符号表征的不足,可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语言、逻辑等多种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3.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绘本的叙事性和主题图的生活化场景共同构建“真实性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迁移知识。 (二)研究背景 当前的小学低段主题图和绘本数学教学面临两大矛盾: 1.教材主题图的局限性:小学低段学生(主要指一、二年级)好动,课堂专注时间短,人教版数学教材主题图虽具有系统性知识强、严谨等特点,但形式单一 、动态性不足、更新不及时等特点,难以适应低段学生具象思维的特点。 2.绘本教学的片面性:绘本作为一种集图画、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直观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但单一采用数学绘本进行教学,有时会让我们的老师忽略了数学知识系统性与知识性。 因此将两者进行过融合教学可以平衡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科性。 (三)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小学低段数学人教版教材主题图与绘本融合的有效路径与方法,构建教材主题图与绘本融合的理论框架,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方法论支持。 2.实践价值 通过对二者融合的研究,提炼“三维融合”操作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主题图和绘本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 二、小学低段数学人教版教材主题图与绘本融合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了解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对于教材主题图和绘本教学的使用程度,在课题研究之前,对以本市老师为主(本市小学数学使用的是人教版),共发放了109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表 1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 内容 分类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 43 39.45% 女 66 60.55% 工作单位 公办 105 96.33% 民办 4 3.67% 教龄 8年以上 76 69.72% 4年以上 13 11.93% 1年以上 20 18.35% 本次问卷共设22个题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关于绘本教学的情况,分别对绘本教学的了解、使用、影响、适用情况、优缺点、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从第三部分是关于主题图的使用现状、影响、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设计。 经调查发现,66.06%的教师认为绘本教学适用于一年级,25.69%的老师认为其适用于二年级,教师都认为五年级和六年级不适用于绘本教学。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绘本适用于低段的教学,低段的孩子思维需要有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撑,而绘本教学往往是以丰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