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写道:“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启示我们,实现文化创新要坚持 ( ) A.承袭传统,回归历史 B.立足实践,依靠人民 C.立足国情,以我为主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材料强调“拿来主义”,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调,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也不是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他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交流。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这告诉我们,文化发展应当( )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因循守旧 ②继承传统,古为今用,反对民族虚无 ③批判借鉴,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文化复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要正确对待西方文化,既要学习国外东西,又不能照抄照搬,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因循守旧,又要批判借鉴,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强调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与材料主旨无关。 答案:A 3.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民族的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有着共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东西,这为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是,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而这种学习和借鉴不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要有选择,要服从于本国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文化冲突、对立 ②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既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也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④要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吸收进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文化交流并不是要“避免文化冲突、对立”,①说法错误;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这种学习和借鉴不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要有选择,要服从于本国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这说明既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也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该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答案:C 4.“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意味着对人类文明成果坚持为我所用,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发扬光大。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③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我们要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坚持中华文化立场,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不选;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答案:B 5.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正确,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正确,古为今用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错误,文化创新并不能抛开传统文化;④错误,文化创新并不是推崇外来文化,更不能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答案:A 6.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碰撞、冲突到借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