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故宫将展示主题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互联网联袂走上“新文创”之路。这启示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 ) A.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B.坚持文化复古主义 C.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项符合题意;文化复古主义是一种错误倾向,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对传统文化进行推陈出新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针对一些国际争端,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从文化的角度看,这说明( ) A.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C.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 D.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针对一些国际争端,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的精神,A、C、D三项排除。 答案:B 3.《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规避了一味追求“完整再现”传统文化和艺术、却易显得“陈旧冗长”的刻板做法,将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进行“点状”萃取,通过故事化叙事、视听化奇观、情感化激发,实现了符合当代人认知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要求、价值标准的“转换”。这表明( ) ①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能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③坚持古为今用才能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满足人民需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①不符合题意;《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规避了一味追求“完整再现”传统文化和艺术、却易显得“陈旧冗长”的刻板做法,将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进行“点状”萃取,通过故事化叙事、视听化奇观、情感化激发,实现了符合当代人认知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要求、价值标准的“转换”,这表明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满足人民需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没有强调坚持古为今用,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伟大建党精神(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①不符合题意;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这说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②③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归结起来就是“扬弃、创新”。扬弃,就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忘根本、辩证取舍,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