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7393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5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89724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课程标准: 目录 壹 .戊戌维新运动 贰 .义和团运动 叁 .八国联军侵华 肆 .民族危机加深 第一章节 戊戌维新运动 维新变法的背景 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维新变法的背景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维新变法的背景 “试观泰西各国,……类皆君民一心,无论政治大小,悉经议院妥酌,然后举行。……中国则不然,民之所欲,上未必知之而与之也;民之所恶,上未必察之而勿之施也” ———王韬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的背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维新变法的背景 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重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维新变法的背景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①儒家思想居正统地位; ②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④封建势力强大。 维新变法的过程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上书 时间 地点 1895年春 北京 代表 目的 结果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的过程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国闻报》 维新变法的过程 名称 时期 地点 创办人 《时务报》 1896年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1897年 天津 严复 《知新报》 1897年 澳门 康广仁 《湘报》 1898年 湖南 谭嗣同 宣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启发人们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性,为戊戌变法的到来奠定基础。 维新变法的过程 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讲述中国数千年来学术之渊源,历代得失,涉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 谭嗣同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 开办学堂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维新变法的过程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围绕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维新变法的过程 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1.时间: 2.目的: 3.开始标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