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7461

4.1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1669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概念,概述,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对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科学思维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形式正确)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要知道如何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及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明确什么样的思维才是合乎逻辑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究竟是什么 我们如何才能准备把握概念 第四课围绕“概念”主题,探究概念具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如何才能从内涵和外延方向明确概念。 【教学目标】 1.明确概念的含义; 2.理解概念的特征。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 【教学重点】了解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概念的含义、性质,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国式现代化,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自二十大报告后,我们便经常听到 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呢 它与西方式现代化有什么关系呢 面对一些曲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声音,我们该如何予以驳斥呢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我们的课堂 新课讲授: 出示课题:概念的概述 总议题:如何准确把握概念 议题一:概念的含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说起 议题二:从现代化=西方化 中把握概念的特征第一幕:概念的含义 第一幕:概念的含义 议题一:概念的含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说起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中国式现代化》 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白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断全面揭示并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1)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有哪些 (2)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谈谈什么是概念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概念的含义 1、概念与属性 (1)属性: ①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②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例如:“葡萄是甜的的”。其中“甜的”是“葡萄“的性质。 “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 【相关链接】: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