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9547

5.2 碳--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10-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73027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学年,2024科,化学,九年级,上册
  • cover
(课件网) 5.2 碳 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不同碳单质性质和用途的对比,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在小组实验与讨论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单质多样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C60 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教学难点理解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从微观结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等反应的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实验探究法:安排学生进行木炭吸附性实验以及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的感性认识,培养探究能力。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碳单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等,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提高教学效果。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小锥形瓶、大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药匙、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红墨水、活性炭。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资料:制作教学 PPT,收集碳单质的相关图片、视频,以及生产生活中碳材料应用的案例。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5 分钟)展示钻石璀璨夺目的图片和石墨电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钻石和石墨看起来毫无关联,但它们其实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这是为什么呢?” 引发学生对碳单质多样性的好奇。播放一段关于碳材料在科技领域应用的视频,如 C60 在超导材料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碳。(二)碳的单质(15 分钟)金刚石:展示金刚石的实物图片和模型,介绍其具有硬度大、光泽好的物理性质,讲解其在切割玻璃、钻探机钻头、装饰品等方面的用途。结合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解释其硬度大的原因 ——— 碳原子呈正四面体结构排列,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强。石墨:拿出石墨电极,让学生观察石墨的颜色和状态,感受其质地柔软,有滑腻感。介绍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讲解其在电极、润滑剂、铅笔芯等方面的用途。通过石墨的微观结构模型,说明石墨中碳原子呈层状排列,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所以石墨质地柔软且能导电。对比思考:组织学生对比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思考为什么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C60:展示 C60 的分子结构模型,介绍 C60 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讲解 C60 在超导、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木炭和活性炭:进行木炭吸附红墨水的实验。向盛有红墨水的小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木炭粉,振荡后过滤,观察滤液颜色的变化。讲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广泛应用于净水、防毒面具等方面。(三)碳的化学性质(20 分钟)稳定性:展示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图片,讲解常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