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堂导入 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密 陈 情 表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韩愈写给侄子韩老成的一篇祭文,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抚养成人,共历患难,感情特别深厚。韩老成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表达对侄子的深深友爱。 《陈情表》是一篇怎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苏轼说“读《陈情表》不泪者,其人必不孝”? 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解题入文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文体知识 “疏”:逐条陈述,是古代大臣进言陈事、议论朝政的一种文书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章表》 险衅 夙愿 闵凶 怜悯 祚薄 期功 强近 床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陨首 逋慢 病笃 矜持 jīn xìn sù mǐn xiōng lián mǐn zuò jī qiǎng rù dài kuí wěi yǔn bū dǔ 订正字音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怎样陈情? 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 字令伯,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向谁陈情? 晋武帝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公元 263 年,曹魏灭蜀汉。265 年,司马炎通过逼迫的方式,让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称帝,改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武帝追封司马懿为宣帝、司马昭为文帝。至此,经过三代的努力,司马家族完成了政权的夺取。 在司马家族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充斥着残忍的杀戮,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对那些不依附自己的名士,司马氏常常用自己的阴毒残忍手段将其杀害。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嵇康的遇难,也因此,嵇康的好友向秀被迫臣服,只能在《思旧赋》中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伤感。 历史真相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安抚蜀汉旧臣,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一曰正身, 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加以笼络,以彰显晋朝的宽容,更为颠覆固有形象,立起尊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