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0396

第24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526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4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课件,4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山 坡 羊潼 关 怀 古张养浩 曲牌名 题目。潼关,古代军事要地。 元代曲作者 标题解析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原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后任监察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屡召不出。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时及后世所称扬。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渲关怀古》等。 元 曲 杂剧 散曲 套数 小令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曲牌不是题目。 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文体知识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经过潼关时触发了怀古之情,写下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创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创作背景 1、了解元曲这种文体。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自学检测 1、《山坡羊 潼关怀古》选自_____,作者_____, ___代____家。 2、给红色字注音。 潼关( )宫阙 ( ) 踌躇( )( ) 《全元散曲》 张养浩 元 散曲 tóng què chóu chú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群山绵延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 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 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址,引起无限的伤感 那成千上万间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哪个朝代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请赏析这两个词。 “如聚”描写出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描写出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用词精炼,拟人,化静为动,表现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 赏析“聚” 赏析“怒” 运用拟人手法,将河水人格化,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这两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三句,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壮观。还用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以动写静。 “聚” “怒” 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作铺垫。 写景 第一部分赏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里“聚”有什么含义? “聚”:汇聚。一个“聚”字就把静止的山峦写动了,山峦仿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让我们感到了山之动势。 这里“怒” 又有什么含义? 怒”,发怒。 一个“怒”字把自然界无生命的 流水人格化了,河水咆哮不息,具有强烈的气势,就像是作者震荡的胸臆又仿佛就是为人间不平而大声呐喊。 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雄伟壮观、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引出下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①拟人修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