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0549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683692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课,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课件,教学设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求同存异”中“同”和“异”的具体内涵,认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史解释) 2.结合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外交,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本课,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理解“万隆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难点:从国际格局视角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外交天团,大国风采 (二)情景再现———新中国“朋友圈”那些事儿 1.环节一:如何新建“朋友圈”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材料三:“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任务: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无外交的原因,了解新中国外交新政策 素养渗透: 时空观念(对比时空背景) 环节二:“朋友圈置顶好友”的前因后果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三: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新增数据简表 材料四: 缅甸总理吴努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材料五: 印度独立后,沿用英国殖民时期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东段边界,并宣称其合法性,并多次指责中国“侵占”其主张的领土 。 任务:了解新中国建交的背景、经过以及外交困境 素养渗透:唯物史观(分析时代背景) 史料实证(分析原始材料) 3.环节三:拓展“朋友圈”,突破外交困境 (1)学生活动:“和平共处”初步设想,引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涵,提出、确立的相关事实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分析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 素养渗透: 历史解释(分析策略逻辑)、家国情怀(感悟外交智慧)。 4.环节四:“朋友圈”来自亚非好友的互粉环节 (1)会前:危机四伏———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强调与会的性质与目的 会中:矛盾重重———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观看周恩来会上发言的视频,感受周恩来的外交魅力 材料: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