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课《观察植物》教案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教材简析】 《观察植物》是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第2课。本节课承接上节课《身边的植物》,学生已对身边常见植物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植物,掌握科学观察方法,进一步了解植物特征。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植物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植物有一定感性认识,但观察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系统科学观察方法。经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对植物兴趣浓厚,具备一定植物常识。教学中需采用直观、有趣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不同特征;初步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观念。 2.科学思维 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培养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3.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植物的过程,掌握观察方法,能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交流。 4.责任态度 培养爱护植物、尊重生命的意识,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描述植物特征。 2.教学难点 准确观察和描述植物细节,培养长期观察植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笔。 教师:教学课件、植物若干、放大镜、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2】 1,提问:“我们上节课认识了身边的很多植物,那你们想不想更仔细地看看这些植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植物吧!”引出本节课主题《观察植物》。 (板书课题:观察植物) 回忆上节课知识,积极回应教师提问。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建立知识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兴趣。 探究与发现 【PPT:3-18】 活动:观察植物 1.明确提出任务,在校园里选择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并把它的特征记录并画下来。 2.提出问题:“同学们,校园里有许多植物,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它们呢?”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方法。组织讨论:“到校园里观察植物,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想法。讨论结束后,对学生提到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强调要注意安全,分小组行动。 5.提问:“同学们,我们怎样观察植物?”对学生进一步在观察植物时的方法学习和技能训练进行指导。 6.讲解观察的方法,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可以发现植物的更多特征。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方法,可以通过远近观察: ①远看整体:可以整体看植物的高矮、植物是否有根茎叶花等部分。 ②近看局部:分别看看植物的茎叶花等分别有什么特点。 7.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用眼睛看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用手摸植物的软硬、厚薄、光滑(粗糙)。用鼻子闻它的气味。 8.进行示范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操作步骤:将放大镜靠近要观察的植物;保持眼睛和植物的距离不变;在植物和眼睛之间前后移动放大镜,直到看到的图像大而清晰。 9.拿出绿萝进行示范举例:分别从远看整体,用眼睛看,能看绿萝整体有什么?并进行举例说明。 10.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提升。 11.再通过近看局部的叶和茎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并进行总结。 12.教师小结:观察植物时:先整体后局部,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放大镜看细节。 13.技能训练:“让我们走出教室去观察吧!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再次强调观察时的安全问题:“观察植物要安静,不摸不尝不拉扯”。 14.出示观察记录表,向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