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1325

第8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5587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北宋,政治,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 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导入新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 黄袍加身建政权 一 黄袍加身建政权 一 黄袍加身建政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中央的大权旁落,总是由于兵权和财权的旁落。宋太祖有鉴于此,所以特设转运使于各路,以收财赋之权。诸州的兵,强的都升为禁军,直隶三衙。弱的才留在本州,谓之厢军。不甚教阅,名为兵,其实不过给役(供应使役)而已。如此一来,前此兵骄和外重之患,就都除掉了。然而天下事有利必有弊。宋朝的政策,是聚天下强悍不轨之人以为兵,而聚天下之财于中央以养之。到后来,养兵未得其用,而财政却因之而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用来形容经济困难),就成为积弱之势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科举制的发展: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严格科举考试程序(如三级考试、誊录、糊名等),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 1.科举制在宋代是如何发展的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1)积极作用: ①重文官、轻武将,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结束了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 ②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对于改善政治、安定社会起到有益作用。 ③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宋词成为中国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优秀词人和词作层出不穷。 ④对后代乃至今天选拔培养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说说科举制发展的利弊。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2)消极作用: ①大幅度扩大科举取士,重文臣、轻武将,使宋朝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宋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出现屡败的被动局面,被迫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给两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②扩大取士名额,造成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到北宋中期就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产发展的速度,也是导致北宋政治腐败以至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2.说说科举制发展的利弊。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除科举制度外,宋朝还通过恩荫和其他途径选官,官僚机构日益庞大。由于官多阙少,许多官员不得不长期待阙……军队数量更加冗多,宋太祖末年,禁军、厢军共有37.8万人,至宋真宗天禧年间达到91.2万人,半个世纪时间,增加了一倍多……除冗官、冗兵的巨额开支外,由于统治阶级挥霍浪费而造成的冗费也非常严重。宋真宗制造了降天书和梦见圣祖(即所谓赵氏始祖)的神话后,他东临泰山封禅,北上汾阴祭祀后土,南下亳州太清宫祭老子。又在开封修建玉清昭应宫(道观),用银5000两铸造玉皇像,金5000两铸造圣祖像,用金5000两造真宗像。另外,郊祀费用也一年比一年多,宋真宗景德年间,岁支600万缗,到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年)就增加到1200万缗。以上这些费用都极大地增加了人民负担。 ———改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二 崇文抑武强集权 三 改弦更张求新权 三 改弦更张求新权 三 改弦更张求新权 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封建自救运动) (2)积极性: ①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局限性: ①用人不当,与民争利,损害了农民利益。 ②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③引发激烈党争,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