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1327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0253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9课,西夏,北宋,并立,课件,1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 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导入新课 对“天龙八部”这一词汇进行搜索,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 一 政权并立起波澜———辽与西夏的建立 一 政权并立起波澜———辽与西夏的建立 一 政权并立起波澜———辽与西夏的建立 一 政权并立起波澜———辽与西夏的建立 曾经出使辽的北宋名相富弼上书宋仁宗时说:“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所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说明辽和西夏从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材料所述体现了当时什么历史现象 辽和西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体现了当时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二 民族交融促发展———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二 民族交融促发展———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二 民族交融促发展———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之后长期的和平局面。在此期间,双方边境开放榷场,进行互市,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 民族交融促发展———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后,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怎样 (2)北宋与西夏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3)宋夏和约的内容是什么 (4)北宋与西夏议和带来怎样的影响 (1)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 (2)宋军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中。 (3)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4)议和后,宋夏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 三 以史为鉴向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了解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相关史事,说说为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借鉴意义。 板书设计 素养检测 1.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 A.西夏 B.辽 C.金 D.元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皇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袭扰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等 ② 都是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及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B 3.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民族文化的交融 4.“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5.历史剧《澶渊之盟》中有一段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其中的“寡人”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宗 B.宋太祖 C.宋高宗 D.宋真宗 B D D 素养检测 问题解答 思考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反映了辽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路 答案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反映了其采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