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1346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0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11970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隋唐,时期,科技,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入新课 一 赏科技之光———雕版印刷术、天文学与医药学 (一)雕版印刷术 一 赏科技之光———雕版印刷术、天文学与医药学 (一)雕版印刷术 一 赏科技之光———雕版印刷术、天文学与医药学 (一)雕版印刷术 一 赏科技之光———雕版印刷术、天文学与医药学 (二)天文学和医药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一行还修订成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的历法家几乎都是按照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直到明朝末年吸收西洋历法后才有所改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一 赏科技之光———雕版印刷术、天文学与医药学 (二)天文学和医药学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于永徽三年所著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 全书共30卷,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内容包括医德、医学教育、治则、诊断、处方用药、妇、儿、五官、内、外、急救各科诸病证治,及食疗养生、脉法、针灸孔穴等,记载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学经验与文献资料。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一)唐朝思想家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一)唐朝思想家 佛教文化的不断渗透,引起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摩擦。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儒家思想。 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 寺院大量占有土地和劳动人口,引发社会经济问题,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满和反对,儒家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他指责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百姓负担,应全面加以禁绝。 (2)“碰撞与摩擦”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二)唐诗、书法、绘画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二)唐诗、书法、绘画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二)唐诗、书法、绘画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三)敦煌莫高窟 二 品文化之美———思想家、唐诗、书画、敦煌莫高窟 (三)敦煌莫高窟 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孙儒僩、史苇湘等一批前辈专家,满怀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来到莫高窟。伴着大漠戈壁,土屋油灯,在这里扎下根来,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临摹和研究的基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李其琼、李贞伯、万庚育、李云鹤、关友惠、刘玉权、贺世哲、施萍婷、李永宁、孙修身、樊锦诗等一批专家学者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莫高窟。与常书鸿、段文杰等先生一样,他们来到莫高窟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漫漫黄沙,掩不住他们探索敦煌石窟的热情;大泉苦水,冲不走他们保护敦煌石窟的决心。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和家人分居两地,子女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的痛苦,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文化宝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被称为是“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敦煌研究院 三 研传承之力 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 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想一想为何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下的我们又该如何传承与弘扬 板书设计 1.下图文物《金刚经》能说明的信息有( ) ①我国活字印刷术已经产生 ②隋唐时期我国雕版印刷术已经产生 ③佛教对我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 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提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观点的唐代思想家是( ) A.刘禹锡 B.柳宗元 C.韩愈 D.柳公权 素养检测 B B 素养检测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