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哪一系统负责体内物质的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节 [实验] 观察血液组成 动画 思考: 1、试管中加入了什么物质,使血液产生了分层现象? 2、根据量筒中血液的颜色,可将血液分成几部分? 3、各部分占血液体积的百分比大约是多少? 柠檬酸钠 两部分 上层55%, 下层45% 血浆 血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的成分 91%~92% 血浆的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蛋白质(7%)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尿酸、尿素等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许多,并且要进行特殊的染色,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血小板. (红色,量最多,圆饼状,无细胞核) (最大,有细胞核) [实验]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色、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正常值 (个/立方毫米) 450~550万(男) 380~450万(女) 寿命:120天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 血红蛋白在什么情况下与氧结合? 在什么情况下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既容易与氧结合,又容易与氧分离。 铁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血红蛋白的特性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血红蛋白的特性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血红蛋白的特性 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 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你知道什么是“贫血”吗? p14“小资料” 应补充哪类食品? —含蛋白质、铁丰富的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白细胞: 白细胞:变形———游走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能变形 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和异物 防御和保护 正常值 (个/立方毫米) 0.8~1万 寿命:7~14天 白细胞: 白细胞数目偏高? —有炎症 健康人血细胞显微图像 白血病患者血细胞显微图像 p15:小资料 白细胞恶性增生? —白血病 白血病 白血病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 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促进凝血 显 微 镜 下 的 血 块 正常值 (个/立方毫米) 10~30万 寿命:3~5天 什么情况需要输血? 日常生活中也有少量失血现象,都需要输血吗?为什么? 判断是否需要输血的依据是什么呢 ? 什么情况需要输血? 日常生活中也有少量失血现象,都需要输血吗?为什么? 判断是否需要输血的依据是什么呢 ? 人体的血量 成人体内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以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为例,血量约为4200~4800毫升。 失血量/总血量 表现 处理方法 < 10% 生理无症状 ~ 20% 手脚冰冷、 心跳加快等 > 30% 有生命危险 输血 来源? 自身恢复 关于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的哲学家 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莫雷兹将250ml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以后的试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1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正式宣布:人类有三种血型(A、B、O) ,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和血清相混而产生的凝集,是导致输血反应的真正原因。1930年,他因此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输血谜底的揭示 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通过实验发现: A的红细胞+B的血浆 红细胞凝集 A的红细胞+C的血浆 红细胞正常 不同血液混合出现不同现象,意味着什么? 血液的种类———血型 ABO血型系统:最早发现、应用最广 划分依据: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