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比较植物和动物》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 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教材简析】 本课是冀人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三课《比较植物和动物》。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比较它们的异同,让学生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生命科学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为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动物和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学习能力方面,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逐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此外,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够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是地球上常见的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 (2)理解植物和动物都能生长、变化,知道这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比较植物和动物的异同,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能归纳总结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发展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1)经历观察动物、植物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分类活动,会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4.责任态度 (1)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动物,掌握其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动物,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 2.教学难点 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理解动物特征与运动方式对其生存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从小到大变化的照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8】 展示动物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瞧一瞧,这里有好多有趣的动物!大家仔细看看,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依次展示大猩猩、骆驼、北极熊、鲨鱼的图片,让学生先说一说观察到的特征,然后教师补充介绍。 3.进一步提问:“想一想:这四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汇总,介绍补充。 4.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比较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不同和相同呢。(板书课题:比较动物和植物) 预设:“我认识骆驼,它背上有驼峰”“我知道鲨鱼,在大海里生活” 预设:会运动、需要进食、会成长和变化、需要呼吸…… 利用直观的图片展示,契合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能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对动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出后续植物与动物的比较话题做铺垫 。 探究与发现 【PPT:9、10】 活动1: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1.引导:同学们,不同的动物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也认识了许多不同的植物,你能比较植物和动物来说一说它们的不同点吗?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和动物有哪些不同点,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记录在学生手册上。并提醒学生在讨论时,要注意: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及时记录。 3.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