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2402

第八章第三节 印度 共2课时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70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地理,2024,人教,格式,第八
    《印度》教案 第1课时 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印度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人地协调观:了解印度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气候、地形等因素如何影响印度农业分布。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认识地形地势等自然特征。 2.知道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认识地形地势等自然特征。 2.知道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 理解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 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为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第2课时为世界人口大国与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解惑—合作探究—小试牛———思维梳理”探究教学模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以印度电影人物外星人PK降落印度,寻找返回母星的遥控器为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知解惑: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找到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并总结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通过气候分布图与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认识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运用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分布图,解释印度一年中旱雨季分明的原因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印度的特色饮食,了解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后面小组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合作探究:结合印度小麦和水稻的主产区分布图、印度的位置和地形图、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认识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认识; 小试牛刀:选用印度的旱涝灾害和饮食的相关试题———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视频、文字材料、地图,使学生学会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点,认识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展示课件】 【提出问题】外星人PK落入地球上的印度,因为能让他回家的飞船遥控器通讯装置丢失了无法与同伴联系,被迫留在拉贾斯坦邦沙漠 在找到遥控器之前帮助PK了解印度 观看课件 通过电影角色,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 新知解惑 一、自然环境特征 【展示图片】印度的位置和地形图 【提出问题】PK即将降落印度,请利用地图帮助他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印度的位置和地形图、印度地形剖面图 【提出问题】在地图上找到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并总结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 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地跨热带和北温带,大部分位于低纬度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南邻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 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部低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归纳总结: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北靠地势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面积广大、低矮平缓的德干高原。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出问题】PK在印度期间,为当地11月份,几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