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3338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8919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原则,课件
  • cover
(课件网)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二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政治 认同 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科学精神 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明确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参与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来。 公共 参与 法治意识 学习目标 引 1.利用双色笔圈画出如下知识: 2.通读教材后,完成基础感知部分中的情境讨论,并作出标记。 ①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③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思 探究思考: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区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1978年 1997年 1999年 2014年 2017年 知识拓展:“法制”和“法治” 法制 法治 区别 内涵不同 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静态的。 指运用法律制度进行治理,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动态的。 从实践上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联 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评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韩非子: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淮南子主术训》: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习近平: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①必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②重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设 (P73页三单元导言) 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74页第七课导言)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现代化。 知识拓展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具体内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