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 结合课本80页探究与分享,请说说”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1.识记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2.识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具体要求。 3.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学习目标 思 要求:(12分钟) 1、提纲对折,左侧提纲右侧书。 2、看书必动笔。 3、独立看书完成,不讨论,不商量,不提问 议 要求:(7分钟) 1.任务: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人人参与讨论 3.结论要书写在导学提纲上 展 1.道德是治国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依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 × (一)易错易混点辨析 展 4.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5.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 (一)易错易混点辨析 展 6.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我们既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 × (一)易错易混点辨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讨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意味着法律对每个人都一模一样, 没有差别? 答案:课本P82页探究与分享 (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 (2)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 注意:平等≠同等、均等、一样 (1)适用法律≠立法 平等地适用法律是指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 (2)平等≠同样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机会的均等,并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享有同样的权利,也不是履行同样的义务。这是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行为能力等不同。 展 一、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行政机关(政府):依法行政 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使用监察权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社会和公民:尊法、学法、用法、守法 评 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保证) 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要求: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②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常见误区:党进行立法× 党制定法律× 党严格执法× 党公正司法× 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的主体)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价值追求) 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