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若你遭遇到以上情况,你会怎么办? 议题一:“第二十条”何以成为“沉睡条款” PART ONE 唯死伤者大 杀人偿命 昆山反杀案 涞源反杀案 河北邢台正当防卫案 问题一:沉睡的“第二十条”暴露出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问题二:“第二十条”从沉睡到苏醒,逐步实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景,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谁死伤谁有理 谁会闹谁有理 议题一:“沉睡”的第二十条 1.内涵 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的国家; 是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P87)。 法治国家 2.特征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原因解读: 法律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反映民众意愿,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应得到全社会尊重遵从。 要求: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坚持良法之治 原因解读: 良法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认同,最大程度发挥法律效力。 良法标准: 内容合理,制定过程广泛听取意见,符合社会人民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理念; 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良法制定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2.特征 二、我国国体 良法与善治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良法是基础/方式手段,善治是目标(笔记) 知识拓展 2.特征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原因解读: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要求: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二、我国国体 公民权利: 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 公民政治权利: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公民权利 ≠ 公民政治权利 知识拓展 2.特征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原因解读: 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要求: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