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枣核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枣核是一个既勤快又聪明的小孩子。 B.枣核最后用障眼法把牲口从县衙赶回来了。 2.课文题目“枣核”指的是( ) A.大枣的核 B.一个孩子的名字 3.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枣核(hú) 爹娘(diē) B.拉犁(lí) 牲口(mù) C.妻子(qī) 困难(kùn) D.政府(fǔ) 罢休(qù)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能:不能。 B.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 C.作怪:比喻坏人或坏思想捣乱,起破坏作用。 D.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词语)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奇特奇异蹊跷)。 2.拥抱之后,她就(急切细切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3.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粉红桃红嫣红)。 4.经她指点,我(留神小心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5.她(劈头劈脸劈头盖脸)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二、填空题 6.用本课的词语替换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 (1)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开怀地大笑起来。( ) (2)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神气地、满不在乎地走了。( ) 7.比一比,再组词。 核( ) 犁( ) 旱( ) 栓( ) 该( ) 梨( ) 早( ) 拴( ) 8.课文朗读。 1.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枣核》一文的题日,我知道 。 9.填空。 衙役把牛、驴牵走后,枣核想办法 ;当县官带着衙役去村里捉人时,枣核毅然地站出来,并与县官做斗争,最后 地走了。他真是一个 的孩子。 10.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1)夫妻俩高兴到了极点,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2)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3)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满不在乎,大模大样地走了。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改成被字句) 2.门被枣核打开了。(改成把字句) 3.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用加点词说一句话) 4.枣核说:“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改成转述句) 四、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大拇指汤姆(片段) ①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②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③“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④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