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目标 主体 基础 第三单元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人大 政府 法院、检察院 公民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 科学立法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学习任务要求 1.科学立法的内涵 2.科学立法的原则标准 3.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材料:5月13日,陕西一所中学初三学生,被同学索要香烟和钱财,如果不给就要挨打,导致这名孩子不敢上学。 思考:作为未成年的你们,面对这种情况,该寻求什么样的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中心议题: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一 内化于心--为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科学立法的内涵 二 外化于行--如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推进科学立法 议一 内化于心--为何修定《未成年人保护法》-- 科学立法的内涵 权威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 探究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表决通过,是自2006年以来第二次修订。这次修订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新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为孩子们撑好法律保护伞,给他们一个更安全、更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修订后的《未保法》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新增并完善了多项规定,吸纳了近年来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新规定的理念与制度探索,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迫切需求。形成了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个框架结构。 思考:请结合视频和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修订《未成年保护法》 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修订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回应了社会关切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迫切需求。 新增并完善了多项规定,吸纳了近年来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新规定的理念与制度探索,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我国国家性质,保障人民权利 符合国情和实际 遵循了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探究提示: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含义 科学立法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核心 关键 注意: 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有法可依 良法善治 良法 善治 2.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前提 体现 3.原则(基本标准) (1)立法方向: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具体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立法实效: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具体要求: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方法: 立法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具体要求: 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议二 外化于行--如何修定《未成年人保护法》-- 推进科学立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 2018 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