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前提)———人大 严格执法(关键)———政府 公正司法(重点)———检察院和法院 全民守法(基础)———公民 9.4 全民守法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含义:全民守法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意识信仰 权利义务 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四节 全民守法 意识信仰 名言赏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孟子 邦国虽有良法, 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 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全民守法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全民守法既是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法治中国的最高境界。 第四节 全民守法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原因 2.全民守法的原因(P107):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谁对谁错?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二百九十四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3.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3条)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1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依法履行义务。 2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关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5FD0F851-EC5A-4D38-B0AD-8093EC10F338}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二者有严格界限,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实质上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 议题二 推进全民守法 第四节 全民守法 打击!在酒店偷拍卖视频被判10年 对侵犯公民隐私权进行判刑对推进全民守法有何启示 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1、观念上: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二、推进全民守法 要求: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行动上: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推进全民守法 罗昌平通过其新浪微博发表侮辱英烈、诋毁英雄的言论,舆论一时骇然。对英烈做出抹黑、丑化等亵渎行径,不仅侵害了英烈本人的名誉权,给英烈亲属造成精神伤害,也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感情。 当今中国社会的岁月静好,是因为当年有烈士的“负重前行”。慎终追远,不忘来路,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尤需我们传承、发扬,绝不容许亵渎、诋毁。 思考: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