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546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15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七年级,下册,单元,23课,爱莲说
  • cover
博洛铺中学 七年级语文 编写 : 原晓松 备课组长:李冬梅 课题 《爱莲说》 目 标 导 航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 出卷网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极其作用。 ⒊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学习过程 预 习 检 测 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_____,_____(朝代),_____家。2、文体简介说,古代的一种_____,可以_____、_____事物,也可以发表_____。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蕃( )淤泥( )濯( )清涟( )蔓( )亵玩( )噫( )鲜有闻(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①可爱者甚蕃 ____ _ ②陶后鲜有闻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⑦ 香远益清 ⑧ 亭亭净植 自 主 学 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指导(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2、重点语句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4、文章中哪一个词,明确表达了对莲的态度? 5、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倾情朗读,想象莲花美好的形象。 合 作 展 示 (一)、小组交流,研读赏析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二)、师生合作 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三)、归纳主题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 出卷网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这样的看法? 迁 移 学 习 1、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个句子。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仿句: 2、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反 馈 检 测 一、填空1、《爱莲说》选自《 出卷网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家 。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二、先给加点字注音,再翻译这句话的意思。1、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2、中通外直,不蔓(  ) 出卷网不枝            3、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三、用原文填空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 出卷网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4、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作业 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